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频道 >> 政策法规 >> 内容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

  由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了预包装各项营养指标。昨日,记者走访市内各大超市及便利店发现,市场上很多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已经“上岗”,可花样繁多的营养标签让许多消费者觉得“云里看雾”。

  一家超市工作人员小赵也称,自己也不太明白这营养标签有什么用,有时顾客在选取奶制品、芝麻糊等,也会问正常人该摄取的含量多少?通常他们大多数工作人员都答不上来。不少市民坦言包装上的数据太专业,能直白地告诉消费者营养成分与人体每日需求的比例最好。

  据《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必须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1”是指能量。

  “我买东西主要看牌子、价格、口味,没注重过营养成分。”正在超市购物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在记者提及营养标签后,刘女士立刻拿起一盒饼干,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但发现根本看不懂,仅以“热量“这项来说,有的产品计量单位是千焦,有的却是千卡,有的两者都有标识,根本搞不清楚。

  在某品牌饼干食品的包装袋上,“营养成分表”一栏除了列出了能量(1800kj/千焦)、蛋白质(11.0g/克)、脂肪(17.5g/克)、碳水化合物(56.0g/克)及钠(300mg/毫克)外,还标注了膳食纤维(8g/克)、维生素b1(0.21mg/毫克)含量。对于这些标注,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市民,但无人表示对此了解。

  此外,记者发现一些薯片等预包装食品未标明“4+1”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只标示出了配料表。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系叶春教授表示,消费者应加强了解食物营养标签,这样可以通过阅读标签来合理选择适合自己和家人的食物,更好地保证健康。另一方面应该在中小学普及这种营养标签的概念,从小培养营养观念。此外,她还称,在选择食品的过程中,消费者可通过选择同类食品进行对比,比如营养米粉,消费者可以就不同品牌“能量”一项对比选择适合个人的品牌,通过标签可以直观地计算出每日摄入量。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IP:
  • 内容:
微信扫一扫,加入QQ群
微信扫一扫,加入QQ群
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