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科技资讯 >> 内容

说一说我国油墨产业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天津油墨厂、太原油墨厂、上海油墨厂、杭州油墨厂和甘谷油墨厂等计划经济时代五大国有油墨厂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油墨工业的起步。从五十年初开始,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油墨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的来说,我国油墨工业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我国现代油墨工业开始起步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军管会接管了国民党中央印刷厂天津油墨部,5月移交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并正式命名为“天津人民制墨厂”,1958年更名为天津市油墨制造厂。1959年与公私合营后的8家油墨厂合并,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北方最大的油墨制造企业,生产“向阳”牌油墨。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人民日报社下属的制墨小组迁到了太原,于8月5日成立山西日报新闻制墨厂,成为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之一,是为太原油墨厂的前身,后于1976年正式更名为太原油墨厂,生产“孔雀牌”油墨。
     1913年江苏吴江叶兴仁教授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近代油墨制造厂,上海成为我国民族油墨工业的发源地,到1949年解放时已经有了私营小型油墨厂40多家。1956年公私合营后合并为公盛、三兴、万兴、利丰、大通、通文等6家油墨中心厂。1958年6月1日,6家油墨中心厂进一步合并成立上海油墨厂,生产“牡丹牌”油墨。
     60年代、70年代,又相继建成杭州油墨厂、甘谷油墨厂以及济南、通化、苏州、福州等一批中型油墨制造厂。
     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包括五大油墨厂在内,我国的油墨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基本上属于作坊式生产,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主要生产黑墨,产量也很低。1958年,在天津召开第一届全国油墨会议时,到会的企业有15家,合计油墨年产约10000吨。
     2、第二阶段: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我国油墨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缺乏良好的国际环境,受到资金、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制约,我国油墨工业发展十分缓慢。到1980年时,全国20多家油墨厂的总产量也只有区区2.16万吨,其中天津、上海两家就占到50%。
     在这一时期,国内几家大厂在生产工艺上有了显著的进步,油墨品种有所增加,设备有所改善。太原油墨厂的“孔雀牌”凸版轮转油墨、上海油墨厂的“牡丹牌”树脂胶印油墨、天津市油墨制造厂生产的胶印亮光、胶印树脂、凹印塑料油墨多次荣获行业最高奖——国家银质奖。
     1986年太原油墨厂贷款从瑞士布勒公司引进了国外80年代最先进的成套油墨生产线,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程,从此跨入了计算机控制的大机器自动化生产时代,生产能力由3000吨提高到7000吨。与此同时还研制成功了平版胶印轮转油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从此确立了新闻油墨市场的领先地位。时至今日,合资后的太原油墨厂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新闻油墨生产基地。
     3、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合资企业兴起,中国油墨开始走向世界
     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油墨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产量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花色品种的增多和品质的提高。到1995 年,全国油墨厂家共1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多家,年产油墨达10万吨。到1999年,全国油墨厂家共300多家,年产量达到23.3万吨。全国印刷业所需油墨已基本自给,还有少量出口。以高档树脂墨为主,出口量逐年增加。1985年出口量1090吨,1986年出口1430吨,到1987年出口量达2000吨。产品主要销往朝鲜、香港、新加坡、非洲及美国等地。
     90年代受国家政策主导,国内各大型油墨制造厂纷纷走上合资发展道路。
     1994年2月19日,由英法联合组建的法国高氏劳瑞化学有限公司与太原油墨厂合资组建了太原高氏劳瑞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下简称太原高氏油墨公司),这也帮助法国高氏劳瑞化学有限公司完成了在亚洲扩张的第一步。至此,太原油墨厂成为一家完全的合资企业。几乎同时,根据天津市吸引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的要求,天津油墨公司与日本东洋油墨制造(株)合资组建了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目前天津东洋的胶印单张纸油墨在全国处于领头羊位置。另外,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的合资方是来自瑞士的锡克拜集团,位于杭州的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则是由杭州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日本东华油墨株式会社T&K TOKA共同投资组建。
     在此番席卷国内的油墨企业合资浪潮结束后,之前国内油墨五强之一的甘肃甘谷油墨厂,却在浪潮中基本退出了油墨行业的第一集团,由于长期亏损负债严重,被国家列入了政策性破产计划。
     4、第四阶段:新世纪的十年,外资大举进入,民营企业崛起,生产技术进步显著
     (1)外资大举进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批国际油墨知名厂商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纷纷前来投资“抢滩”。他们意识到产品要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必须实行本土化,于是纷纷斥巨资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简称DIC公司)作为全球第一的油墨巨头,早在1985年就在深圳设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紧接着又在上海、广州等地建设油墨厂,伴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大举收购,太原高氏油墨、广州高氏油墨等也被尽数收入囊中。同时DIC还在南通、张家港等地建设生产颜料、树脂的世界级工厂。迄今为止,DIC在中国已经拥有约40多家公司,产值超过80亿元。
     东洋油墨是世界第三大油墨集团,除了在天津合资设立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外,还在深圳、江门、珠海等地设立了13家独资或合资公司,2009在上海投资2.4亿人民币的大型油墨工厂也正式开业。据称东洋油墨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20亿元。
     富林特是全球第二大油墨巨头,但是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2004年与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和解放军报等合作开办的富林特油墨(北京)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胶印油墨,年产量约6000万吨。2006年富林特油墨(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行,新工厂生产能力可达1万吨。
     此外,其他世界排名前十的油墨制造商如阪田油墨、盛威科油墨、琥珀油墨、皇家万松油墨等也加快了在中国市场扩张的步伐。
     (2) 民营油墨企业开始发展壮大
     伴随着外资的大举进入,民营油墨企业开始崛起,为我国油墨工业平添一抹亮色。洋紫荆油墨、乐通油墨、永在油墨、新东方油墨、天龙油墨、科斯伍德油墨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洋紫荆油墨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叶氏化工集团成员之一,最初成立于1998年。经过12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凹版、平版、丝网及特种油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油墨生产商。公司在广东中山、浙江桐乡、河北黄骅都设有生产基地,策略性地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目前年产能达到7万吨。2009、2010年度洋紫荆油墨的产销量均居全国之冠,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油墨第一品牌。
     作为国内首家在A股市场上市的油墨企业,珠海市乐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国内包装印刷油墨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珠三角地区唯一同时拥有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油墨厂家。2008年公司凹印油墨销量1.34万吨,2009年增长28%达1.72万吨。
     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现有员工260人。永在油墨产销量在2001年~2009年中,连续9年排名全国油墨行业前十位。公司在浦江经济开发区投资1.8亿元,建成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的“永在油墨工业园”,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流水线,引进美国TOLID公司的全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年产印刷油墨2万吨,油墨树脂2万吨,成为中国油墨树脂和印刷油墨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新东方油墨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3年,集团主要从事中国软包装行业原材料的生产,主导产品有食品及药品包装油墨、工业及建材包装用油墨、烟包及纸品包装用油墨、电线电缆标印油墨、铝箔油墨、塑料软包装复合用聚氨酯胶粘剂、PCB液态感光阻焊高分子屏蔽材料等。公司注册资金3188万元,拥有总资产3亿多元。公司总部地处浙江省台州市,桐乡新厂区于07年正式投产,厂房占地面积130亩,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于2009年3月份竣工投入生产,形成年产包装油墨、胶粘剂各10000吨的生产规模,当年实现产值近3亿元。
     广东天龙油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93年,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天龙牌”水性油墨、“天龙牌”溶剂油墨和“天龙牌”胶印油墨三大系列产品。其中水性油墨年销售量过万吨,销量连续八年稳居全国水性油墨行业首位,水性油墨市场份额达17%左右。2010年3月26日广东天龙油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
     苏州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苏州潘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占地3万余平方米,年生产能力1万吨,产品已获得了包括国家绿色环保油墨的认证、瑞士第三方检测机构SGS的认证、欧盟REACH预注册、美国大豆协会产品认可等在内的多项绿色产品认证,已销售到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印度等世界主要油墨制造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于2011年3月22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3)油墨生产技术取得显著进步,标准化、绿色化渐成市场主流
     近十年来,我国油墨工业遵循了向“高速、多色、快干、无毒和标准化”总目标发展的方向。在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国内油墨制造企业不断调整和更新产品结构,加大技术含量,优化组合,提高油墨产品对印刷工艺和质量标准要求的适应程度,不断开发和生产适应包装和出版印刷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且产品的质量水平逐步向国际标准接轨,企业的管理也在遵循国际标准实施。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美国PANTONG色彩管理体系认证等在国内大的油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大大提高了我国油墨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除少数高端品种外,我国的油墨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印刷包装工业的发展需求,出口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兰州“毒薯片”事件、广东“毒玩具”事件、雀巢“毒奶粉”事件发生之后,包装油墨的安全问题开始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之一。2007年11月全国油墨制造商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的主题“环保与创新”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会上80多家油墨制造商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油墨制造商绿色联盟,致力于推进我国的油墨环保化、绿色化进程。2009年6月首届中国绿色油墨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与会油墨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绿色油墨宣言》,这标志着中国的油墨工业即将进入无苯油墨新时代。

Tags:油墨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IP:
  • 内容:
微信扫一扫,加入QQ群
微信扫一扫,加入QQ群
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