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频道 >> 产品性能 >> 内容

印刷油墨连结料的机理和应用技术

     连结料是油墨的心脏,是油墨生产的核心骨架。油墨制造首先要研究树脂连结料的机理;其次是工艺流程、油墨制造的方法和印刷油墨的应用技术。
     当油墨制造者面对客户要求时,首先,第一反映是:该选用什么树脂来进行连结配制油墨。油墨的技术设计者在配方设计时往往偏重选择相对分子质量高的树脂作为印刷油墨体系里的连结料。因为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成膜,同时,油墨的内聚强度也会随之提升。另一方面:如油墨粘度大,润湿性差,研磨分散时间长,色彩浓度低等,这些问题通常油墨制造的设计者采用的是加大着色剂的比例;加大比例后油墨粘合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油墨的附着牢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印刷和复合质量。
     二是当出现上述情况后,油墨制造设计者的应对方式是:增加树脂连结料的极性。这种改变连结料极性的目的,就是提高内聚力,弥补油墨对承印物附着不良的缺陷,提高印刷油墨的耐热性。但是,增大极性后会出现不利成膜的另一面:粘度高、耐水性差、印刷油墨不适应极性承印物。
     三是人们为了改变第二种情况的缺陷,增大油墨体系里连结料的结晶度。这种改变,提高了连结料的内聚力和瞬间油墨对承印物的初粘性,提高了抗反粘性,提高了耐热性,抗蠕变性,但不利于印刷油墨成膜,使持久的粘合强度降低,从而又导致了展色性差。尤其是油墨的收缩率增大,明显地影响了下一道油墨套印的粘度,有时还会出现翘边翘角而不利于彩色套印、分切或贴标,这也影响了包装印刷复制及印后加工。
     四是针对上述第三种情况的出现,油墨配方设计者会毫不犹豫地在连结料里加入交联助剂,弥补粘合强度不高和降低印刷物的收缩率, 使印刷墨膜与承印物的粘合力得到加强,提高了油墨的耐热性、耐介质性、抗蠕变性、滑爽性和墨膜的硬度。但不利成膜的现象是:印刷制品的弹性减少,延伸率降低,色浓度低,低温脆性增大。
     五是为解决第四种情况的不足,把偶联剂引入到连结料体系,改变氢键的结构,其弹性、延伸率以及低温脆性,同时又给出了可使无机变为有机,预防包装印刷过程中浮色、发花、水纹、刮痕。特别是在提高墨膜与承印物的润湿、粘附的同时,也提高了油墨的支化度而使色浓度实现根本的提升。但过量的引入,除成本增大外,也不利于墨膜在复膜后的复合牢度。
     六是为了弥补第五种情况的缺陷,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去增大连结料所必须的柔顺性,结果带来了油墨粘度的降低,粘合强度高, 缺陷是内聚力降低,导致油墨层间分层和油墨复合后全部转移。
     七是为了弥补第六种情况中出现的内聚力降低后的不足,会将增塑剂引入到连结料的体系,使其结构平衡,不仅柔顺性好,而且保持了油墨在包装印刷后墨膜对承印物的粘合强度。因为柔顺性增塑剂的作用,柔顺性增大,油墨粘度降低后促成了粘合强度的提高。但过量或不科学地使用增塑剂也同样会因打破包装印刷油墨体系里连结料结构的平衡,导致其墨膜对承印物在一定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内聚强度下降的趋势,同时,会随着紫外线的照射复合牢度下降。
     八是残留溶剂对油墨的影响。油墨的配方设计中大量采用了异丙醇、乙醇等醇类溶剂,醇类溶剂是异氰酸酯的封端剂,如果醇类溶剂超标,印刷膜复合后,会出现不干等现象,直接影响印后加工。
     油墨印刷成膜受力破坏时,大多数出现油墨内聚力破坏或内聚破坏与界面破坏,即共存的混合破坏。因此,油墨体系的力学性能很大部分取决于油墨体系里连结料的内聚力,而油墨体系的内聚力与其分子结构(相对分子结构平衡)密切相关。所以,直接影响油墨印刷质量的因素,除上述所提出的八个方面外,还有连结料结构对包装印刷质量的影响,在设计和油墨制造时要充分了解连接料的性能和成膜机理才能掌握连接料的应用。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IP:
  • 内容:
微信扫一扫,加入QQ群
微信扫一扫,加入QQ群
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
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