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布,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力百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决定停止销售并由企业召回。目前,广东省已经对全省医院的力百汀现有库存全部封存,并将该药从省药品阳光采购网中撤下。生产该药品的葛兰素史克GSK公司认为,在力百汀干混悬剂的生产过程中并未故意使用DIDP或者任何其它的邻苯二甲酸盐。且根据目前调查结果,确认在产品的活性成分、辅料、调味剂,以及最终未分装的药物中均无DIDP。尽管是否塑料衬里污染药品尚无定论,但药物的塑料包装已经开始引发国内同行的重视。
而国内主流输液生产企业科伦集团一位高层表示:“2008年12月31日,药监局和总后勤部联合发文,要求停止使用PVC材料的输液袋,正是考虑到PVC塑料中所含塑化剂对人体的影响。”目前,国内科伦、双鹤等主流输液生产企业均已采用非PVC材质的输液软袋。尽管在药品包装领域已经规避了大量PVC塑料,但是目前所广泛使用的血浆袋仍多为PVC材质。这一领域应该引起包装业界的注意。
对塑化剂研究长达16年的复旦大学教授厉曙光在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透露,他的科研小组2011年3月对市场有售的49种饮料进行了塑化剂迁移量研究。49种饮料中包含茶饮料20种、果汁饮料21种、咖啡乳类饮料8种,通过对饮料塑料包装中塑化剂的迁移量进行检测,其中DBP的检出率为98%,DEHP检出率为100%。但是,饮料中合计DBP的含量为0.037mg/l;合计DEHP含量为0.078mg/l,均远远低于国际允许的迁移标准。
那么,这个迁移量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呢?什么情况下,塑化剂会从塑料包装中析出呢?有专家表示,这种迁移到食品中的塑化剂成分其实是很小的,关键还是要关注非法添加。
“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塑化剂,避免不了。”厉曙光解释说,把热的包子、馒头、玉米棒、点心装入塑料袋中,擦香水、涂抹指甲油、头发定型水,都有可能与塑化剂“碰面”,甚至空气、水体中也有极微量的塑化剂。厉曙光指出,台湾塑化剂事件是人为直接添加到食品添加剂中的,剂量比较高,毒性大。而他所研究的主要是塑料包装中塑化剂的迁移量,从目前来看,塑料包装中迁移出来的塑化剂的量非常少,由于人体有代谢功能,可在24~48h内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这样微小的量还不足以带来危害。
拥有20年传统化工、精细化工领域工作经验的企业一线专家张宇表示:“根据相关工业领域的标准,塑化剂的添加比例限制是100公斤不得超过2公斤,也就是不超过2%,严格执行此限制的塑料产品,即使在温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会发生一定的迁移,但是量也不会太大。”
为了防止不合格包装产品污染食品,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方玉堂则建议再设一道防线:“塑化剂的品种很多,毒性程度不一,可以通过制定食品方面的有关标准,限制毒性含量较大的塑化剂添加到食品包装产品中,另一方面,就是限定食品包装物中的塑化剂使用量。另外,建议在外包装上提醒消费者,比如在何种情况下可能发生转移污染等。”
专家建议,政府应从行政管理上出台有关举措,禁止塑料袋免费使用,控制塑料容器的滥用,从源头上预防塑化剂的污染,市民也应自觉地制止和防止塑料袋的乱扔、乱弃行为。此外,我国食品行业也应大力提倡减少塑料包装容器的使用,尤其应避免塑料制品同各种食品的直接接触,防止增塑剂对食品的污染。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在科学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开展增塑剂毒性方面的研究,以及同人体健康进行相关的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从细胞、分子、基因等水平分析和了解增塑剂的毒性,在高分子领域开发和研制更优质、更安全的替代产品,并研究相关的干预防治措施。
- 上一篇:塑料包装塑化剂迁移量
- 下一篇:高温蒸煮袋的薄膜基材有哪些?
本类推荐
- 01.·铝箔印刷涂布的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方法
- 02.·塑料凹印油墨堵版、油墨转移不良及网点缺失故障处理
- 03.·凹印打样机打样工艺与操作顺序
- 04.·薄膜分切、制袋工序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 05.·水煮袋、蒸煮袋出现分层破袋现象,有哪些影响因素?
- 06.·水性油墨基本配方及水墨生产工艺
- 07.·高速干式复合机张力控制的研究及应用
- 08.·凹印中糊版与拖坏故障解决办法
- 09.·食品包装上常见的质量标志,你都了解吗?
本类热门
- 01.·无溶剂复合与干式复合所用胶辊区别在哪儿?
- 02.·各种复合软包装材料功能设计应用分析
- 03.·水基油墨添加剂大汇总,不看不知道!
- 04.·奶膜包装印刷对油墨有哪些技术要求?
- 05.·复合中如何控制熟化温度和时间?
- 06.·复合膜印刷之色调倾向的种类及处理
- 07.·聚氨酯双组分粘合剂有A、B两种组分调和使用
- 08.·如何延长橡皮布的使用寿命?
- 09.·胶印润版液浓度如何调配? 看了你就知道!
- 10.·水辊除脏的方法(很实用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