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软包装杂工-发帖时间:2023/4/22 16:29:16对印刷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保持印品的色相一致性,这是客户基于对其产品形象的一致性所提出的要求,因此也是印刷企业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色相的一致性在实际印刷中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于印刷条件不断地变动,难以做到绝对受控,色差是必然存在的,控制的重点是保证其色相尽量一致,在同一批产品中,颜色要相对一致,对不同批次的产品,更要加强控制,否则更易产生较大的色差。
4.1油墨因素。
要求油墨的色相没有偏差,首先,最好是用同一批次的油墨。因为,不同批次的油墨,虽然有些色相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有些却有变化,这需要对原料供应把好关。油墨色相的一致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条件,如果油墨色相偏差过大,就很难通过其它办法来控制色相的一致,当几个颜色迭在一起或上墨层较厚时,色相的差别就很明显了。配制专色墨时最好一次足量调配。
其次,要求每次加到墨盘的墨量少一些,以保持经常添加新墨,特别是一些上墨量较少的图案,如果一次加墨太多,油墨长时间的使用而没有新墨加进去,其色相就会发生变化。比如用久的黑墨会带有灰色,没新墨那么黑,用久的红墨会变暗红色,没新墨那么鲜红。
第三,要求油墨的粘度保持自始至终的一致,最好是用粘度控制器来控制,粘度的变化使油墨的转移性及网点的转移面积产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多色印刷时导致色调的变化。
第四,混合色色分,淡色油墨中有机和无机颜料的密度差异容易引起故障,特别是油墨槽中油墨流动不良而发生沉淀的场合。
4.2刮刀
刮刀接触印版的位置、角度及压力对印品墨色,特别是浅层次部位的墨有较大的影响。理想状态是刮刀自始至终处在同一位置。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印刷过程中会不得不调整刮刀的位置、角度和压力,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其变化对印品颜色的影响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刮刀与印版滚筒的接触位置决定了刀、版接触点与印刷点的距离,该距离的长短应根据印刷速度、油墨粘度、网穴深度、版面质量等来调整。一般来说,该距离越长,网穴内的油墨越容易变干,油墨的转移率越低,就其对印刷效果的影响来说,就相当于该油墨被部分撤淡。同时该距离较长对油墨的印刷适性也是一个考验。相反,该距离较短时,油墨的转移率相对较高,但同时也会使版面上一些细小的纹路反映到承印材料上。
我们常说的刮刀接触角指的是刮刀与印版滚筒接触点处的切线与刮刀之间的夹角。加大接触角容易将版面上的油墨刮净,使图文清晰,但也可能产生墨层过薄、光泽度差等问题,还容易损伤印版滚筒。反之,缩小接触角,印刷墨层变厚,光泽度好,但图文边角容易模糊。
刮刀的压力对印刷品的墨色也有一定影响,压力变大,印品墨色变浅;压力变小,印品墨色则有变深的倾向。
4.3生产工艺控制
① 印刷打样。印刷样品时要在正常的印刷状态下进行,不能为了追求某个色相而进入非正常状态下印刷。正常的印刷状态包括以下几方面。
油墨的粘度要合适。过大的粘度不利于油墨的转移,又容易产生糊版,特别是黑墨,如果是在粘度较大的状态下确认的印样,根本是不可能长时间印刷的,肯定会糊版,使印品报废。粘度太小时很容易出现静电现象,也不利于色相的控制。
油墨最好是新旧混合的。如果是使用印刷时间过长,色相已变化的油墨打样也是很难保持色相一致的。因为,没有同样的油墨添加,只有新墨添加,而新墨的色相与原来油墨的色相是有差别的。
刮刀接触印版的位置要合适。如果印样是在刮刀接触印版的位置与胶辊接触印版的位置两者距离较远情况下进行的,在正式印刷时,有些浅网纹的地方就很难转移油墨到薄膜上,在印品上就会产生花点。当缩短该距离位置,试图清除这些花点时,其色相肯定会变化,当然,如果是实地版印刷则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② 色相的控制多数是控制多个颜色的混合效果,上述是针对一个颜色变化的。在具体操作时,先要准确地判断是哪一个颜色发生了变化,以致混合起来的色相发生了变化,这一点是前提,如果判断失误就不可能把色相调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判断准确后再结合以上所述去操作,色相的控制就有可能得到较满意的程度。
③ 印刷速度在正式生产时尽量保持恒定。油墨一定要充分搅拌,油墨循环通畅。控制印版不要吹到无规则的气流。
④ 印刷时评价的条件应一致,在同一光源下,采用同一仪器评价。
4.4版辊因素
① 堵版。堵版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网穴堵塞(油墨中的固化物,高粘度物质或者异物等不溶性物质均会堵塞网穴),从而引起油墨转移率降低。由于油墨转移量减少,印品颜色必将发生变化。发生堵版时,要用溶剂或专用的清洗剂(使用一般的去污粉容易引起其他故障)清洗印版,同时,针对堵版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② 印版磨损。当印刷批量较大时,印版磨损程度也较大,随着连续印刷持续时间的延长,印刷品墨色就会发生变化,总体趋于变淡。
每经过一定印数印刷后,都需要重新镀版。因为经过长时间印刷后,印版表面会有一些磨损,导致网穴变浅。此时虽然可能通过其它工艺调整来保持印刷品颜色稳定,但是过度使用的印版滚筒会失去再镀版的价值,只有重新制版了。
③ 印版设计。在进行印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印版设计对印刷过程和印后加工的影响。比如,80%和5%左右网点跳跃区的色彩极易发生层次并级。
④ 网点位置重迭。第一色和第二色网屏角度相同的场合,从高光部分到中间调部分网点重迭,出现深浅极端化,颜色变化明显。
4.5印刷环境影响
① 温、湿度影响。印刷车间的室温、油墨的液温如果发生大幅度变化,油墨的粘流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色调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会影响到油墨的粘度。同时,高温、低湿的干燥天气对印版上高光部位油墨的转移率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印刷高档产品时,无论如何要对印刷车间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另外,在冬季使用油墨时,要提前预热,以减少油墨本身的温度变化。
② 油墨变质。经过长时间印刷后,油墨中溶剂的成分会变化,同时,空气中的水分也会混入油墨中,引起油墨变质,使其呈现色性变差。
为了防止由汽化热导致的温度下降,可以配合使用缓干溶剂。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可能会有一定量的水分混入油墨,因此,在发生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补充新油墨,或全部更换为新油墨。
使用过多次的剩余油墨由于混进了许多尘埃,应定期进行过滤,或废弃不用。
4.6其它印刷和条件对印品墨色一致性的影响
印刷网点重合,版面受到无规则的风吹上,印刷速度和干燥速率变化等都会导致印刷品颜色发生变化。
4.7印后加工和环境对印品墨色一致性的影响
①印后加工工艺变化对印品墨色一致性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印后加工工艺(如挤出复合和干法复合),对印刷品的色相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挤出复合的高温环境有时会引起印刷品颜色发生变化,而在20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热封时,印刷品上受热部分油墨的色相可能会变深,这是由于着色剂遇热熔融,冷却后再结晶后形成微结晶,引起着色力增强。
②印后加工基材变化对印品墨色一致性的影响。印后加工基材(如镀铝薄膜的铝层)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印刷品的整体色相。当然,印刷基材颜色有偏差也会对印刷品的整体色相产生轻微影响。
③光化学反应对印品墨色一致性的影响。当着色剂的耐旋光性、耐候性较差时,可能会由光化学反应导致油墨颜色发生变化。
④内容物对印品墨色一致性的影响。如果包装内容物中含有挥发性和移行性的活性物质,包装印刷品的颜色也有可能会因腐蚀而发生变化。所以,应根据包装内容物的最终用途选择使用适宜的油墨。
|
- ·薄膜凹印水墨的印刷问题解决,与大家分享![5-3
- ·真假MDC陶瓷刮墨刀质量如何来鉴别,这回都说[4-21
- ·凹版印刷中油墨九大故障及处理方法[4-19
- ·印刷套印不准问题[4-7
- ·薄膜标签印刷掉墨? 这个问题需要这样解决![4-7
- ·凹印套印波动问题全解析,助你印刷质量提升![3-24
- ·薄膜凹印“起脏”故障的全攻略[3-19
- ·塑料袋印刷中的这些问题,你都遇到过吗?怎么解[3-18
- ·如何有效的提升凹印效率和印刷质量?[3-8
- ·如何解决凹版印刷中“套印不准”的问题?[3-6
公众号 客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