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软包装杂工-发帖时间:2025/2/22 9:13:36凹版印刷以其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墨层厚实等优点,在印刷行业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粘背问题时有发生,给印刷企业带来诸多困扰。深入分析凹版印刷粘背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对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现象描述
凹版印刷粘背,指的是印刷后的印品在收卷或堆放过程中,相邻两张印品的印刷面相互粘连,在后续分切、复卷或使用时,粘连处难以分离,甚至会导致印刷面油墨脱落、图文受损的现象。严重时,印品无法正常使用,造成大量浪费。
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1. 油墨因素
问题1:溶剂挥发速度过慢:油墨中的溶剂挥发不及时,导致油墨内部残留溶剂,使墨层表面干燥而内部仍处于半干状态。
解决对策:改用快干的溶剂,添加或更换新油墨。
问题2:油墨黏度较大:高黏度油墨在印刷过程中不易均匀分布,且干燥速度慢。
解决对策:加入溶剂以降低油墨的印刷粘度。
问题3:油墨性能不良:如金、银色、珠光油墨等特殊油墨,容易因干燥不充分而发生粘背。
解决对策:
1) 添加快干稀释剂或快干性溶剂,加快油墨干燥速度。并调整油墨黏度,使其与印刷速度相匹配。
2) 增大干燥装置功率或调整烘箱温度,确保油墨彻底干燥。在印刷过程中勤搅拌油墨,防止金、银色、珠光粉沉淀。
3) 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防黏剂。
问题4:旧墨比例过高:旧墨中可能含有杂质或已部分干涸,影响油墨的整体性能。
解决对策:旧墨的添加比例一般建议不超过总油墨量的20%-30%,避免一次性加入过多旧墨。
2. 印版因素
问题1:印版过深:印版深度过大,导致上墨量过多,油墨难以快速干燥。
解决对策:重新制作印版,减少上墨量。
问题2:刮刀角度不当:刮刀角度不合理,无法有效控制上墨量,容易导致油墨堆积。
解决对策:调整刮刀角度至合理范围(45°-60°),确保上墨量均匀。
3. 工艺因素
问题1:印刷速度过快:印刷速度过高时,油墨干燥时间不足,容易导致粘背。
解决对策:提高干燥温度,打开冷却循环水装置。
问题2:烘箱温度不足:烘箱温度过低或进、排风不合理,影响油墨的干燥效果。
解决对策:提高烘箱温度,确保油墨充分干燥。
问题3:收卷张力过大:收卷过紧会使印刷品内部产生较大压力,导致油墨软化后粘连。
解决对策:减小收卷张力,特别是油墨图案的地方按下去如果太紧,易粘背。
问题4:冷却辊温度过高:冷却辊温度过高,会使印刷品表面温度升高,油墨软化。
解决对策:降低薄膜预热干燥箱温度,并检查冷却辊的循环水工作正常。
4. 环境因素
问题1:车间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会加速油墨中的连接料软化,降低油墨的软化点,从而增加粘背的风险。
解决对策:印刷车间最理想的温度25℃,相对湿度65%,并要求通风。
5. 其他因素
问题1:运输或装卸碰撞:在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印刷品受到碰撞或挤压,可能引发粘背。
解决对策: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避免碰撞和挤压,轻拿轻放。
问题2:原材料与油墨搭配不良:基材中的添加剂(如增塑剂、滑剂等)可能与油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油墨软化。
解决对策:选择与油墨兼容性好的基材,避免因材料添加剂导致油墨软化。
问题3:薄膜的电晕处理不足:薄膜电晕不合格,造成附着力差。
解决对策:薄膜使用前应检查薄膜的处理和存放时间,使用在线电晕处理。
问题4:印刷成品保存时间过长。
解决对策:避免成品长时间放置,影响到油墨及薄膜的性能,且印刷成品存放应放置要荫凉,通风干燥处。
凹版印刷粘背问题成因复杂,涵盖油墨、印版、工艺、环境及其他多个方面。通过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如调整油墨特性、优化印版参数、改进工艺流程、控制环境条件以及注意运输保存等细节,可有效改善凹版印刷粘背问题,提升印刷质量与生产效率,助力印刷企业减少浪费,实现更好发展。
|
- ·真假MDC陶瓷刮墨刀质量如何来鉴别,这回都说[4-21
- ·凹版印刷中油墨九大故障及处理方法[4-19
- ·印刷套印不准问题[4-7
- ·薄膜标签印刷掉墨? 这个问题需要这样解决![4-7
- ·凹印套印波动问题全解析,助你印刷质量提升![3-24
- ·薄膜凹印“起脏”故障的全攻略[3-19
- ·塑料袋印刷中的这些问题,你都遇到过吗?怎么解[3-18
- ·如何有效的提升凹印效率和印刷质量?[3-8
- ·如何解决凹版印刷中“套印不准”的问题?[3-6
- ·凹版印刷中咬色现象的解决方法[2-28
公众号 客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