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版须知:综合 |
![]() ![]() |
楼主-发帖时间:2024/6/10 21:59:56软包装生产的隐性成本控制 |
![]()
|
在软包装成本控制中,除了膜材、油墨、胶水、溶剂、设备、人员、能源等我们可以实实在在看到和量化的显性成本以外,还有很多确确实实影响企业利润,但平时又很难看到并且容易忽视的隐性成本存在:
比如制版。通常在制版的时候,我们都会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规格来确定排版方案和版辊尺寸,我们通常会关注到套色对印刷损耗的影响、专色对油墨库存的影响、排版对制袋效果和损耗的影响,但通常会忽视产品规格对印刷工作效率的影响。在很多软包装生产厂家的产品档案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产品的内容物和内容物的重量是一样的,但产品规格却五花八门,我们都知道,客户的产品规格决定了印刷膜的宽度,而印刷膜的宽度决定了印刷胶辊的宽度,如果产品规格复杂,那么我们在印刷过程进行产品切换的时候需要更换印刷胶辊的次数大大增加,延伸到其他工序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在客户下单的时候就提前和客户沟通,尽可能的将产品规格进行统一,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各工序产品切换的效率,节约时间成本,而且还可以更好的保证客户的交货期。 其次,每个公司的版辊长度最多制定二个规格,表面看版辊的成本高了,实际节省了换压辊、刮刀、堵头等的时间,员工的工资远远高于长出来的版辊成本。 再次,生产计划时如何更有效的将同类型同规格版辊订单一起生产,也将大大缩减切换产品的时间。 再其次,对印刷版面的网点深浅的控制,特别是几个专色实地与拖白实地,跟踪线挂网70%足够。 再说印刷。通常的印刷环节我们会关注到薄膜的耗用数据、各种质量问题对收成率的影响、油墨库存的消耗等。但通常会忽视油墨粘度对成本的影响,版辊清洁过程中的溶剂的消耗等。笔者在与很多软包装生产厂家特别是中小软包装生产厂家的交流中发现,很多软包装厂对油墨的采购价格非常敏感,但实际上,油墨的采购成本低并不等到使用成本低!在我们的工艺档案,我们很难看到在各种机速条件下,所使用的各品牌油墨的最佳印刷粘度的数据,而实际上,适合的油墨印刷粘度不但是良好印刷质量的保证,也同样是印刷成本控制的重要参数,因为印刷粘度是和上墨量也就是油墨耗用是成正比的!版辊清洁中的溶剂耗用应该无需细数,看看企业的操作指导书里有没有版辊清洁的操作规范,如果没有,按清洁每支版辊节约500克溶剂,再算算一年印刷中要更换多少支版辊,就知道可能节约多少成本了。 然后说说复合:通常在复合环节中我们会关注到质量不良的损耗、胶水的质量和采购价格、干基上胶量对成本的影响,但通常会忽视复合溶剂自然挥发对成本的影响,笔者曾经和客户做过一次粗略的测试,以常用的1000mm宽度复合机的胶盘为例,在复合过程中,乙酯一小时可以挥发2.6公斤,乙醇(醇溶型胶水使用)一小时可以挥发0.6公斤。所以,我们只要在胶桶上,胶盆上加一个盖,一小时节约成本就超过十元! 再比如制袋,因图案问题,一般都是停机接料,那么再开机,从机尾到机头,烫刀下的袋子肯定废,重新启动机器料要走顺,在这过程中经常有上百个袋子是废品,要想办法不停机接料,这是工艺技术的改进,而且接料要按顺时针方向接,过压辊就没阻力,不会拉断,接缝处不重叠,减少走料的厚薄造成的摆动,使膜在机台平稳走膜,损耗控制在五刀以内,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 比如出现批量质量事故,很多企业为减少损失,以次充好,去博运气,一但被客户发现,补货交期紧,又存在心理压力阴影,最恐怖是客户叫停供货,年度供方评估分下降,这个隐性成本是无法弥补的。 比如排产:很多企业因产能、场地受限,订单的合理排产就非常重要,业务员希望满足客户交期,甚至提前,为淡季打好基础,采购希望根据生产计划,按序原材料进库,生产需要按机台,产能最大化,计划是虚拟的,必然要落实到位,首先生产前,前工序须去仓库查订单的原材料是否全部备足到位,当然公司配有ERP系统就方便快捷,而且数据正确,含后工序的原辅材料,各环节须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有一环未齐,前工序生产出来都是无用功,直接造成后工序停产待料,闲置下来的设备与人员也是隐性损失。 再比如急单临时插单:所有的订单都有合理交期,客户的应急订单是不可避免,一个临时急单,会把整个生产流程打乱。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这样的隐性成本在我们的软包装生产中还有很多,以上的几个例子只是几片小小的叶子,但一叶亦可知秋,诚望给各位软包装同仁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共同为软包装行业的发展而努力。 |
[Top] |
|
论坛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