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版须知:复合 |
![]() ![]() |
楼主-发帖时间:2021/12/9 13:30:49无溶剂复合出现溶墨现象怎么办? |
![]()
|
溶墨现象原因分析 1.无溶剂胶黏剂对油墨的复溶性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凹印油墨体系较多,如氯化聚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用于溶解不同类型树脂的有机溶剂也有所差异,因此印刷后残留于印刷墨层中的有机溶剂的种类和含量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不同厂家生产的无溶剂胶黏剂成分也各不相同,因而对特定类型凹印油墨的复溶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判断两者的相溶性,必须经过实际测试。 与颜料型油墨相比,染料型油墨更容易被无溶剂胶黏剂复溶,这是因为染料是溶解到树脂中,而颜料是均匀地分散在树脂中。因此,如果透明油墨印刷膜要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印刷时应避免采用染料型透明油墨,而应使用颜料型透明油墨(透明度略有降低)进行印刷。 可见,无溶剂复合中出现溶墨现象,并不是油墨或胶黏剂单方面的问题,如果油墨配方及胶黏剂配方发生改变,但软包装企业未经验证就进行批量生产,就可能产生批量性质量事故。这一问题在业内普遍存在,但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 2.外力因素 其一,无溶剂胶黏剂交联固化时会产生一定的收缩应力,上胶量越大、熟化温度越高,这种收缩应力就越明显。 其二,由于印刷图案设计的无规律性、基材厚薄的偏差,无溶剂复合收卷后的表面松紧度并不一致,在收卷压力的作用下,无溶剂胶层就会产生挤压流动趋势。 其三,由于基材具有受热收缩性,所以熟化时也会产生收缩应力,特别是聚乙烯薄膜,在收卷松的部位其收缩趋势会比较明显。同样,熟化温度越高,基材受热产生的收缩应力就越大。其四,如果两层基材的复合张力不匹配,收卷后两层基材之间就会存在相对滑动位移趋势。所以,对于易受热拉伸的基材(如聚乙烯薄膜),在保证料膜平整的情况下应将放卷张力调到最小。 其五,薄膜中的低表面张力助剂析出到薄膜表面,以及印刷墨层中的助剂析出到印刷墨层表面之后,都会影响无溶剂胶黏剂在薄膜(或印刷墨层)表面的润湿性,在局部润湿不良的部位无溶剂胶层就会存在润湿收缩应力。 在上述各种应力的作用下,已复溶的油墨颜料颗粒会局部重新排布,待熟化完成后在复合产品外观上就会表现为溶墨现象。 总的来说,无溶剂复合中的溶墨现象发生在无溶剂胶层还处于液体状态的阶段,一旦无溶剂胶层交联固化反应充分,直至胶层基本失去流动性后(一般2~4小时),就不会再发生溶墨现象了。 生产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软包装企业要想避免无溶剂复合中出现批量性溶墨事故,就必须做好油墨与无溶剂胶黏剂的匹配性工作。在确认了所用油墨类型与无溶剂胶黏剂具有良好匹配性的前提下,一旦生产中更换油墨类型(特别是油墨厂调整油墨配方后)或无溶剂胶黏剂的牌号,就必须重新进行两者的匹配性测试,确认没问题之后方可批量生产,坚决杜绝未经测试就随意更换油墨类型或无溶剂胶黏剂的行为。 同时还要注意,印刷膜的溶剂残留量要控制在工艺许可的范围内(通常要小于 5.0mg/m2),夏季生产中要避免油墨假干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油墨与无溶剂胶黏剂的匹配性测试时,应选择外观表现明显的复合结构,如BOPP/VMCPP,上胶量选择工艺上胶量的上限,在40~45℃的温度下熟化后再观察。
通常来说,复合产品的白墨处发黑或露出铝层,就是两者间匹配度不太好的直观表现。 另外,一般情况下,较低的固化温度也有利于减轻无溶剂复合中的溶墨现象。所以,无溶剂复合后的制品可以先在常温下固化2小时,然后再放到固化室内进行熟化,这样可以减少溶墨现象 突发问题 由于任何包装都需要印刷条码,因此黑墨就成了包装印刷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油墨,但在凹印黑墨时很容易出现“溶墨”和“泛白”现象。黑墨“溶墨”是指相同体系的油墨或光油在与黑墨叠印时,会使黑墨印刷的图文边缘发生虚化现象,而这种虚化现象在刮刀的作用下会被拉长,从而产生废品,特别是光油与黑墨叠印时更易产生黑墨“溶墨”现象,这是因为光油中与黑墨相同的溶剂会对黑墨产生一定的溶解作用。“泛白”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油墨本身黑度不够;二是油墨生产商在生产黑墨时所使用的基础色料的比例存在一定问题,如为节约成本,在使用黄、品红、青三色基础色料调制黑墨时又加入了50%的成品黑墨;三是黑墨印刷量过大,回墨重复使用次数过多。 小编推荐:东莞嘉刚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快速夹钳转角缸精密螺母执行德国产品技术标准行业领跑者了解更多。广告 解决技巧 适当改变黑墨体系,使其与叠印在其上的油墨产生体系上的变化,如采用酯溶性光油和酯溶性黑墨时,可在酯溶性黑墨中按2∶1的比例加入无苯醇溶性黑墨,这样就可使黑墨和光油的体系不同,从而消除黑墨“溶墨”现象。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泛白”现象,而且效果非常好。 |
[Top] |
|
论坛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