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版须知:复合 |
![]() ![]() |
楼主-发帖时间:2021/3/15 16:00:06干式复合过程中上胶量与成本控制技巧 |
![]()
|
一、胶黏剂的标定
1.为什么要进行标定? 在控制上胶量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同厂家生不同型号的胶黏剂,其性能有较大的区别,即使用相同的复合工艺得出的结果也不同。主要包括两方面: (1)上胶量与复合强度的关系。同样的上胶量,复合强度就一样吗?上胶量越大,复合强度就越好吗? (2)上胶量对溶剂残留的影响。考虑到以上两个因素,就有必要对每种胶黏剂进行标定,否则,一方面无谓地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2.怎样标定? 第一步:根据产品结构确定合适的上胶量,这点很重要。针对某种产品结构,对所选用的几种胶黏剂分别进行标定,确定各自需要多少的上胶量才能保证复合产品的质量,同时可以比较哪一种胶黏剂的操作性更好,更能节省成本。 第二步:确定工作液浓度或标定工作液黏度。在选择好上胶量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复合机的性能、现有涂布辊的线数和网穴深度、车间的环境等来确定工作液的浓度或黏度。 影响上胶量的诸多因素可分为易控因素和易变因素两大类。易控因素包括涂布辊的线数、网穴的深度、形状;压辊的硬度、压力;刮刀的角度、位置、压力;复合速度。易变因素包括胶黏剂的生产厂家、型号、固含量、原始黏度、流动性;环境的温湿度。 对于易控因素,我们可以凭经验很好地进行控制,但对于易变因素怎么办? (1)若是以工作液浓度为参数来控制,要看30%或40%浓度时,胶液可操作性的好坏,流动性的差异、转移率的大小。 (2)若是以工作液黏度为参数来控制,先要对每种胶黏剂在不同黏度下对应的工作浓度进行标定,因为最终的上胶量(干基)是由工作液浓度来决定的,而不是由黏度决定的。然后再确定涂布辊、胶辊等易控因素。 3.标定的作用 对胶黏剂标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通过标定,我们会发现,并非胶黏剂的价格越高,使用成本就越高,有时可能恰恰相反。 二、上胶量对比试验 前面讲到是胶黏剂使用前的静态标定,生产过程中上胶量和成本的控制才是主要的。合理的上胶量就是既要确保复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又不会额外增加成本。 (1)在高工作液浓度下,如果胶黏剂的流动性不好,会增加出现白点外观质量问题的机会。 (2)高工作液浓度可节约溶剂,但如果涂布辊的网穴较深,也会增加上胶量。 三、标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上胶量及成本控制的规律总结如下: (1)以工作液浓度为参数来确定正确的上胶量,在确定工作液浓度后,用工作液黏度来控制上胶量并作为一个监测参数,这种方法既科学又实用。 (2)使用高浓度、低黏度的胶黏剂能够降低复合成本。 (3)可选择高浓度上胶,但不要选择高黏度或过低黏度上胶,通常黏度控制在15~20s时,胶液的转移效果最好。 (4)高工作液浓度下涂胶时,可以考虑使用浅网穴的涂布辊。 (5)要注意温度、湿度对黏度的影响,特别是北方的厂家。有必要的话,夏天和冬天分开标定。 |
[Top] |
|
论坛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