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软包装,软包装的天下 下载APP 手机版
技术论坛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论坛 >> 吹膜 >> 吹膜生产避坑指南:4 大常见问题 + 解决方案,让薄膜品质更稳定
吹膜版须知:吹膜
 
楼主-发帖时间:2025/11/17 8:45:04吹膜生产避坑指南:4 大常见问题 + 解决方案,让薄膜品质更稳定
软包装杂工
  • 等级:
  • 金币:3360 元
  • IP:183.130.194.*
  • 注册:2021/3/9 10:06:49

在塑料包装行业,吹膜工艺是生产薄膜的核心环节之一。无论是食品包装用的 PE 膜,还是工业领域的缠绕膜,都离不开吹膜设备的精准运作。但实际生产中,很多厂家常会遇到薄膜厚度不均、出现晶点、开口性差等问题,不仅影响成品外观和性能,还会增加原料损耗和生产成本。今天就为大家梳理吹膜过程中 4 个最常见的问题,分析其对成品的影响,并给出具体可落地的解决办法,帮你提升生产效率和薄膜品质。


一、薄膜厚度不均:成品 “厚薄不一”,拉伸性能差

问题现象

生产出的薄膜局部偏厚、局部偏薄,用千分尺测量时,不同位置的厚度偏差超过行业标准(通常要求偏差≤5%)。比如薄膜边缘过厚,中间过薄,或者出现 “条纹状” 厚薄不均区域。

对成品的影响

  1. 外观不合格:厚薄不均会导致薄膜表面不平整,印刷时易出现图案错位、漏印等问题,无法满足食品包装、礼品包装等对外观要求高的场景;
  1. 性能不达标:偏薄的区域拉伸强度、抗穿刺性大幅下降,包装重物时易破裂;偏厚的区域则会增加原料用量,提高成本,同时影响薄膜的柔韧性;
  1. 后续加工困难:制袋时厚薄不均的薄膜易出现热封不牢固、袋口易开裂的情况,降低制袋合格率。


解决办法

  1. 调整模头间隙

首先检查模头出料口是否有异物堵塞,若有则用铜刮刀清理干净;接着通过模头上的调节螺栓,微调局部间隙 —— 偏厚区域适当调小螺栓(减少出料量),偏薄区域适当调大螺栓,每次调节幅度控制在 0.05mm 以内,调节后观察 10-15 分钟再进行下一次调整。

  1. 优化牵引速度与吹胀比

若薄膜纵向(机器运行方向)厚度不均,可调整牵引速度 —— 纵向偏厚时加快牵引速度,纵向偏薄时减慢牵引速度;若横向(薄膜宽度方向)厚度不均,需调整吹胀比(薄膜吹胀后的直径与模头直径的比值),通常吹胀比控制在 2-4 之间,横向偏厚区域可适当提高该区域的冷却风环风速,加快冷却速度,减少料流堆积。

  1. 检查原料熔融状态

挤出机温度设置不当,原料熔融不充分或过度熔融,也会导致厚度不均。需根据原料类型调整挤出机各段温度(如 PE 原料,机筒温度通常为 160-190℃,模头温度为 180-200℃),确保原料呈均匀熔融状态,无结块、无碳化现象。


二、薄膜表面出现晶点(鱼眼):外观瑕疵,影响密封性

问题现象

薄膜表面出现白色或透明的小颗粒,直径通常在 0.1-1mm 之间,用手触摸有明显凸起感,这些小颗粒被称为 “晶点” 或 “鱼眼”,在透明薄膜中尤为明显。

对成品的影响

  1. 外观劣质:晶点会破坏薄膜表面的光滑度和透明度,用于食品包装时会让消费者误以为有杂质,影响产品销量;
  1. 密封性下降:热封时,晶点区域无法与薄膜其他部分充分融合,导致热封边出现针孔、漏气等问题,无法满足食品保鲜、防潮的需求;
  1. 易引发破裂:晶点处的薄膜厚度通常较薄,拉伸或受力时易从晶点处断裂,降低薄膜的耐用性。


解决办法

  1. 筛选原料,去除杂质

晶点的主要成因是原料中存在未熔融的树脂颗粒或杂质。首先要选择纯度高、熔融指数稳定的原料,避免使用回收料比例过高的混合料;其次,在原料加入挤出机前,通过振动筛(筛网目数选择 80-120 目)筛选,去除原料中的结块、杂质和未熔融颗粒;同时,定期清理原料料斗,防止料斗内残留的旧料、灰尘混入新料。

  1. 调整挤出温度与螺杆转速

若原料熔融不充分,需适当提高挤出机机筒和模头的温度(如 PP 原料,机筒温度可提高 5-10℃至 200-220℃),但需注意温度不可过高,避免原料碳化;同时,可适当降低螺杆转速(通常从 50r/min 降至 40-45r/min),延长原料在机筒内的停留时间,确保原料充分熔融。

  1. 清理模头与滤网

若模头内残留的旧料碳化或滤网堵塞,也会导致晶点产生。需定期(建议每生产 8-12 小时)拆卸模头,用专用清洁剂(如二甲苯)浸泡模头出料口,再用铜刷清理残留料;同时,更换挤出机的滤网(通常选择双层滤网,内层 80 目、外层 120 目),确保滤网无破损、无堵塞,有效过滤熔融料中的杂质。


三、薄膜开口性差:薄膜粘连,难以分离

问题现象

生产出的薄膜卷取后,层与层之间紧密粘连,展开时需用力拉扯,甚至出现薄膜撕裂的情况,无法顺利实现后续的制袋、包装等工序。

对成品的影响

  1. 生产效率低:工人需花费大量时间分离粘连的薄膜,导致制袋、包装速度减慢,单日产量降低;
  1. 薄膜损耗大:分离过程中易造成薄膜边缘撕裂、褶皱,产生大量废料,原料损耗率可增加 5%-10%;
  1. 用户体验差:若成品薄膜用于自动包装机,开口性差会导致薄膜无法顺利进入设备,引发设备停机,影响生产线正常运行。


解决办法

  1. 添加开口剂,控制用量

开口性差的核心原因是薄膜表面摩擦力过大,需在原料中添加开口剂(如二氧化硅、滑石粉等)。根据薄膜用途控制开口剂用量:食品包装膜的开口剂添加量通常为 0.1%-0.3%,工业用膜可适当提高至 0.3%-0.5%;添加时需确保开口剂与原料充分混合(可使用高速混合机,混合时间 5-10 分钟),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导致薄膜透明度下降。

  1. 优化冷却系统

薄膜冷却速度过慢,表面易残留粘性物质,导致粘连。可通过以下方式优化冷却:一是提高冷却风环的风速(通常控制在 8-12m/s),确保薄膜从模头挤出后快速冷却定型;二是在风环内加装导流板,使冷风均匀作用于薄膜表面,避免局部冷却不均;三是若生产厚膜(厚度>50μm),可增加二次冷却装置(如冷却辊),进一步降低薄膜温度。

  1. 调整卷取张力

卷取张力过大,会导致薄膜层与层之间挤压过紧,加剧粘连。需根据薄膜厚度调整卷取张力:薄型膜(厚度<20μm)的卷取张力控制在 5-8N,中厚型膜(20-50μm)控制在 8-12N,厚膜(>50μm)控制在 12-15N;同时,确保卷取轴的转速与牵引速度同步,避免出现 “松卷” 或 “紧卷” 现象。


四、薄膜出现褶皱:成品变形,无法正常使用

问题现象

薄膜在卷取或展开时,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褶皱,常见的有 “纵向褶皱”(沿机器运行方向)和 “横向褶皱”(沿薄膜宽度方向),严重时褶皱会贯穿整个薄膜卷,导致薄膜无法使用。

对成品的影响

  1. 无法正常加工:褶皱会导致薄膜在印刷、制袋时定位不准,出现图案偏移、袋型不规则等问题,成品合格率大幅下降;
  1. 外观报废:即使勉强加工成成品,褶皱也会让包装看起来粗糙、不美观,不符合客户对产品外观的要求;
  1. 性能受损:褶皱处的薄膜拉伸强度会下降,包装时易从褶皱处破裂,影响包装的保护功能。


解决办法

  1. 调整薄膜张力平衡

纵向褶皱通常是由于牵引张力不均导致的,需检查牵引辊是否平行 —— 若牵引辊两端高度不一致,会使薄膜一侧张力过大、一侧张力过小,从而产生褶皱。可使用水平仪校准牵引辊,确保牵引辊两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同时,调整牵引辊的压力,确保薄膜与牵引辊充分接触,受力均匀。

横向褶皱则多与吹胀比和冷却风环有关,需调整风环的出风口角度,使冷风均匀作用于薄膜横向各区域,避免局部冷却过快导致薄膜收缩不均;若横向褶皱出现在薄膜边缘,可适当调宽薄膜的牵引宽度,减少边缘收缩应力。

  1. 检查卷取装置

卷取轴不水平或卷取速度不稳定,也会导致褶皱。需定期检查卷取轴的平行度,用千分表测量卷取轴两端的跳动量,确保跳动量≤0.1mm;同时,调整卷取速度,使其与牵引速度保持同步(速度差控制在 ±0.5m/min 以内),避免因速度波动导致薄膜拉伸不均。

  1. 优化原料配方与加工参数

若原料中增塑剂、润滑剂用量不当,会导致薄膜收缩率不均,引发褶皱。需根据原料类型调整助剂用量(如 PVC 薄膜,增塑剂用量通常为 30-50 份);同时,适当提高模头温度(如提高 5-10℃),减少薄膜的内应力,降低收缩率差异。此外,若生产环境湿度较大(相对湿度>60%),薄膜表面易吸附水分,导致褶皱,需在生产车间加装除湿设备,将湿度控制在 40%-60% 之间。


结语

吹膜生产是一个 “细节决定成败” 的过程,薄膜厚度不均、晶点、开口性差、褶皱等问题,看似是小瑕疵,实则会直接影响成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希望通过今天分享的 4 大问题及解决方案,能帮助大家在实际生产中快速排查问题、精准解决问题。

当然,不同厂家的设备型号、原料类型、生产环境存在差异,具体问题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如果您在生产中遇到了其他难以解决的吹膜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Top]
  • 分页:
  • 1
  • 页次:1/1页 共1条记录 10条/每页
标题:
内容:
  游客发布

论坛版规: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法律法规。
  2、不得发布任何非法、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
  3、严禁链接任何政治、宗教、迷信等违法信息。

  • 天下软包装(127.0.0.1)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天下软包装,软包装的天下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