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版须知:凹印 |
![]() ![]() |
楼主-发帖时间:2021/3/15 15:49:19浅析降低印刷产品溶剂残留及异味的方法 |
![]()
|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安全、卫生日益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在衣食住行方面,食品的安全尤为重要,作为食品组成部分的外包装的安全性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食品包装袋的溶剂残留量是目前众多包装材料印刷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非油炸类食品,以及一些味道不浓的食品如:奶粉、饼干、麦片、巧克力等对溶剂残留的味道非常敏感。 影响溶剂残留的几个因素: 判定溶剂残留量合格与否的标准 印刷工序产生的溶剂残留 复合工序产生的溶剂残留 保管运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溶剂残留 一判定溶剂残留量合格与否的标准 1国家标准 我国关于溶剂残留的标准有两个一是GB/T10004-1998《耐蒸煮复合膜袋》标准规定溶剂残留量小于等于10mg/m2,但未指明分别是哪种溶剂。另一个是GB/T10005-1998《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袋》标准规定溶剂残留小于等于10mg/m2,其中苯类小于等于3.0mg/m2。这两个标准都是推荐标准,并非国家强制标准。 2企业内部标准 方便面生产厂一般要求包装袋溶剂残留小于等于10mg/m2,其中苯类小于等于3.0mg/m2;某奶粉生产厂要求包装袋溶剂残留小于等于10mg/m2,其中苯类小于等于2.0mg/m2;巧克力生产厂一般要求溶剂残留小于等于5mg/m2,不含苯类溶剂。 为什么要控制溶剂残留量呢? 根据医学试验证明: 有机溶剂侵入人体可造成累积性中毒(慢性中毒) 根据溶剂的毒性强弱分为 A. 无毒性:水 B. 弱毒性:乙酯、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C. 中毒性:苯、二甲苯、甲醇、丁酮 D. 强毒性:二氯乙烷、四氯乙烷 几种常见溶剂对人体的损害 甲苯:对中枢神经刺激较大,容易造成人体慢性中毒,引起食欲减退、消瘦,白血球减少、贫血,对肝肾有一定损害。 二甲苯:对皮肤刺激比较强,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丁酮:毒性较大,有麻醉作用,能引起中枢神经功能下降,刺激眼睛和气管。 异丙醇:对人体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乙酸乙酯:有麻醉作用,刺激眼睛和黏膜。 二印刷工序溶剂残留的控制 1.印刷材料的影响 由于印刷基材的种类不同,溶剂残留有着很大的区别 按吸附甲苯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玻璃纸,K涂层BOPP,BOPP,PA,PET。 按吸附乙酸乙酯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玻璃纸,K涂层BOPP,BOPP,PET,PA。 按吸附丁酮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玻璃纸,K涂层BOPP,BOPP,PET,PA。 我们在设计产品结构时就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 2.印刷画面设计 产品印刷色序多少;油墨层厚薄;实地面积大小;是否有满版白墨等都对溶剂的残留量大小有关系。
3.油墨类型
使用不同类型的油墨对溶剂残留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醇溶性油墨、水溶性油墨基本不含甲苯,乙酯、二甲苯。含苯油墨(主要是氯化聚丙烯树脂及芳香烃聚氨酯树脂),主要取决于油墨树脂对溶剂的释放性,溶剂对树脂的溶解性越好,树脂与溶剂的亲和力越大释放性就越差,溶剂残留就越高氯化聚丙烯树脂类油墨比芳香烃聚氨酯树脂类油墨对甲苯、二甲苯的释放性差。
4.印刷机
印刷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风箱的长度 B、风量是否充足 C、风箱吹嘴的角度 D、风压E、吹嘴出口与薄膜的距离 F、有无终端干燥设备 G风道走向
这里重点谈谈终端干燥设备,我公司的印刷机是比较早的机型,没有终端干燥设备,溶剂残留量一直较大,后来与印刷机生产厂联系,在八色印刷机顶部安装了一组终端干燥设备,在十二色机顶部安装了两组终端干燥设备,使用后效果非常明显。
溶剂残留数据数据如下表:单位mg/m2
印刷机组
12色(带满版墨)
8色(不带白墨)
未使用终端干燥
甲苯4.23,乙酯2.25
甲苯3.25,乙酯1.26
使用终端干燥后
甲苯2.51乙酯1.47
甲苯1.98,乙酯0.98
5.印刷溶剂的影响
油墨本身含有大量溶剂,同时印刷时会加入甲苯、二甲苯、丁酮、醋酸乙酯等大量的混合溶剂。溶剂残留量大小与溶剂的沸点和蒸气压有很大的关系,异丙醇沸点82.5度、乙酸乙酯沸点77.1度、丁酮沸点79.6度、甲苯沸点110.6度、二甲苯的沸点为135-140度,二甲苯的沸点较高很难挥放,应尽量不用或少用。丁酮即使容易挥发残留非常低,但气味却很大,也应尽量少使用。严禁使用焦化甲苯。
6、印刷工艺
由于大部分包装的结构是包装生产厂家无法选择的,同时无苯油墨比含苯油墨价钱要贵许多,所以如何降低含苯油墨的溶剂残留是我们在生产中要下功夫来解决的 。
A、 由于丁酮和二甲苯在印刷中的用量比较小,如果可以少用甚至不用就很容易控制。
B、烘箱温度要阶梯性增长,后一烘箱要比前一烘箱高3-5度,一般实地油墨、白墨,温度要设定在65-75度。
C、 进风量和排风量要基本平衡,排风量要稍大于进风量以免热风外逸。
D、 印刷速度要适当控制,以便有充分的干燥时间。
E、 印刷后的薄膜要空穿1-2个印刷机组,以便溶剂进一步挥发。
F、 车间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不能太高,湿度过大不利于溶剂挥发,湿度增加一倍油墨的干燥速度就要迟缓近两倍。
G、 在不影响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可增加版面吹风,加快溶剂挥发。
H、 控制好溶剂纯度,如果溶剂纯度不高,含有高沸点成分多,挥发性强的溶剂先发出来,挥发性弱的留了下来,溶剂的挥发性逐渐下降,溶剂的残留量会比较高。
I、 车间的通风要好,尤其是密封性比较好的车间(如GMP车间),进风量、排风量一定要平衡,否则很容易造成车间空气中残留溶剂很多,气味很大。
J、 收卷张力不要太大,以手按压有轻微变形为易,收卷直径不要太大,一般不大于500mm。
K、 烘箱吹风应正对或稍向上对准印刷膜,烘箱最下端应加挡板,阻挡热风外逸。
L、 不能超额生产能力生产,如1000mm宽度的印刷机有的虽然能印刷1050mm甚至1070mm的印刷膜,但是溶剂残留要比1000mm的膜高得多。
M、 控制好溶剂配比。因乙酯较易挥放,在不影响产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多用乙酯,少用甲苯,实地油墨可基本不用甲苯,层次版可用甲苯:乙酯=1:1配比。我们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剂的配比不同溶剂残留量差别很大
如下表
试验
溶剂比例1
溶剂比例2
溶剂比例3
甲苯80%乙酯20%
甲苯50%乙酯50%
甲苯40%乙酯40%丁酮20%
溶剂残留量mg/m2
甲苯5.2,乙酯3.27
甲苯2.78,乙酯1.58
甲苯1.98,乙酯1.37,丁酮0.64
N、 版辊深度。版辊越浅,溶剂残留越低。
O、 二次回风流量要控制好,不能过大。
P、 凭检验报告进入下工序,如果是单层薄膜溶剂残留超标,经过再次烘干倒卷很容易就降下来,但复合后就很难下降。
三、复合工序的溶剂残留控制
1. 复合材料:
材料的阻隔性对溶剂残留量大小的影响非常大,如BOPP/PE结构,溶剂就容易挥放掉,对于阻隔性较好的结构如KBOPP/PE(PP),溶剂就不容易挥发掉,对于具有双层阻隔结构的产品溶剂最难挥发掉,如果复合后超标很难去掉,如 PET/VMPET/PE KBOPP/VMPET/PE
2. 复合胶的类型及品质
无溶剂胶、水性胶不含有有机溶剂,可以很好的解决溶剂残留问题。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是溶剂型的聚氨酯粘合剂,不同生产厂家的胶水在相同材料,相同工艺下,复合后溶剂残留差别很大,这是因为的软段中含有活性氢的羟基,硬段中含有活性氢的缩二脲基、氨基甲酸酯的基团,这些含有活泼氢的基团能够和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键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将束缚乙酯的释放。氢键的密度越大,对乙酯的束缚越强,相同条件下乙酯的残留越高,所以不能为了降低成本频繁更换胶水厂家。我们做过试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厂的胶水干复下机单层产品在熟化室45度情况下熟化2.5小时后,使用甲厂的胶水溶剂残留:甲苯3.65mg/m2,乙酯7.87 mg/m2。
使用乙厂的胶水溶剂残留:甲苯4.02mg/m2,乙酯21.59mg/m2。
乙酯的残留量后者几乎是前者的3倍
3. 水份的影响
在复合生产中水份不仅影响印品外观质量、复合强度,还影响溶剂的释放性。
水份的来源
NY膜最易吸附水,PET、VMPET、AL表面易吸水,BOPP、PE膜相对好点,溶剂中所含水份,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溶剂的不断挥发带走大量热量,会使空气中所含水份冷却在网辊、胶辊表面。
4. 复合机对溶剂残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烘道设计 B、进排风量配置 C、排风风道的走向
D、 烘道温度的配置
5. 复合工艺
A、 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一旦经过检测合格的工艺要严格执行,同时不要轻易改变原材料,任何参数发生变化一定要及时跟踪监测。
B、 涂层厚度的影响
单位面积上胶量越大,涂胶面就越厚,溶剂不容易挥发。
C、 烘道温度梯度的影响
一般三温区设定分别为60度,70度,80度,但要根据机速、上胶量、以及印刷膜下机甲苯残留量等做适当做适当调整。
D、 机速影响
机速越慢,溶剂残留越低,但要防止机速过低,使镀铝膜受热温度过高,造成剥离强度下降。
E、 印刷下机甲苯残留量的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如果甲苯溶剂残留量高,那么复合后乙酸乙酯的残留量相对也高,而且一般都要高1.5~2倍,所以降低印刷工序甲苯残留量后,复合工序乙酯残留量也就相应降低。
F、 熟化室的管理
熟化室要强制通风,一般30分钟左右强排一次风,复合膜要架起来,不要直接放在地上,熟化室温度波动要尽量小。
H、 如果已经出熟化室发现溶剂残留超标,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如果是阻隔性不太好的两层结构如:BOPP/VMCPP,
BOPP/PE经过干复机重新烘干还可挽救。我们曾经把BOPP/VMCPP结构溶剂残留甲苯:5.44mg/m2,乙酯:15.48 mg/m2的产品经过烘箱温度分别为55度,75度,85度,机速20米/分,烘过两遍后溶剂残留下降为甲苯:2.01mg/m2,乙酯:6.54 mg/m2。但如果是阻隔性好的多层结构溶剂残留超标,基本上只能报废了。
四、取样、检测的代表性、准确性
即使是同一块样品,因为取样方法的不同,溶剂残留数值差别非常大,这就要求取样必须规范,手法必须统一。
A、 取样时不能降速,一定要在线取样。这样才能代表整卷。
B、 取样后要立即封在无异味的铝箔袋中或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C、 化验人员打开袋子或瓶子后要立即进行检测,不能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因为单层膜溶剂容易挥发,而整卷膜就比较难挥发。
D、 同一块样品要做三次,取平均值。
E、 如果差别过大要重新取样检测。
F、 色谱仪要按规定进行老化试验。
G、 为防止仪器偏差造成数据不准,要经常与权威检测部门或包膜最终用户的仪器进行对比较正。
五、成品保管、运输过程中的影响
A、 印刷及复合半成品要放在通风无污染的环境中,如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印刷膜最好放置24小时以上然后再复合。
B、 成品膜尽量用纸包装,不用废印刷膜、废复合膜包装以利于透气。
C、 袋制品下机后晾置4小时后待热量散发完毕以后再装箱。
D、 不要用橡皮筋捆扎袋子。
E、 成品包装的纸芯也要控制,纸浆、胶水都可能产生异味。
F、 成品严禁与油墨、稀料同室存放。
G、 运输过程中最好通风。
H、 运货车辆要专用,曾出现过包装膜因异味被退货,但是在公司内部怎么查也查不出原因,最后发现问题出在租用的运货车,此车上一批货运的是农药,因包装不严导致渗漏串味所致。
以上是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
|||||||||||||||||||||
[Top] |
|
论坛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