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版须知:薄膜 |
![]() ![]() |
楼主-发帖时间:2025/7/10 17:13:27薄膜制造中膜层厚度比调整技术探讨 |
![]()
|
在薄膜制造领域,膜层厚度比的精确调整是优化薄膜性能的关键工艺步骤之一。膜层厚度比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薄膜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厚度均匀性。本文就薄膜制造中膜层厚度比调整技术进行分享。
一、基于反射率曲线的膜层厚度比调整方法
(一)选择基准反射率曲线
1.测量反射率曲线:在玻璃表面镀膜后,在玻璃边缘标记多个点(如59个标记点),测量这些点在400-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反射率曲线。这些反射率曲线能够反映不同位置的膜层厚度差异。
2.选择基准曲线:从所有反射率曲线中选择居中的反射率曲线作为基准。居中的反射率曲线代表了玻璃不同位置的膜层中厚度处于中间水平的膜层。例如,选择玻璃上从上往下数第45个或第55个标记点对应的反射率曲线作为基准。
(二)模拟膜层厚度并扩展
1.导入软件模拟:将基准反射率曲线数据导入膜系设计软件(如TFC),模拟出该反射率曲线反映的实际膜层厚度d。
2.扩展厚度值:在实际膜层厚度的基础上,往大及往小各扩展至少两个厚度值,扩展间隔为Δd(如1 nm)。通过膜系设计软件模拟这些扩展厚度下的反射率曲线,并在这些反射率曲线相交的波峰和波谷之间选取一个波长值。
(三)建立反射率与厚度的函数关系
记录反射率值:记录在选定波长下这些反射率曲线对应的反射率值,并以反射率值为X、厚度值为Y,得出反射率和厚度的函数关系。这一函数关系将作为后续计算膜层厚度差异量的基础。
(四)计算膜层厚度差异量
1.计算厚度值:根据所有反射率曲线在选定波长下的反射率值,结合反射率和厚度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每个标记点对应的膜层厚度值。
2.计算差异量:计算所有膜层厚度值的平均厚度值,进而计算出每个标记点位置上的膜层厚度差异量。膜层厚度差异量=(某个膜层厚度值-平均厚度值)/平均厚度值×100%。
(五)调整靶材挡条长度
1.设定调整参数:设定每1%膜层厚度差异量代表的需要调整的档条长度(如400 mm)。
2.调整挡条长度:根据每个标记点位置上的膜层厚度差异量,调整每个标记点对应的靶材挡条长度。当膜层厚度差异量为正值时,向外拉档条以增加对靶材的遮挡;当膜层厚度差异量为负值时,向内推档条以减小对靶材的遮挡。
(六)验证调整效果
1.重新镀膜验证:所有档条长度调整完成后,选取同型号尺寸的白色玻璃,在调整后的档条长度下进行磁控溅射镀膜。
2.检测色差:镀膜完成后,检测白色玻璃的色差ΔE。若ΔE<3,则说明盖板玻璃上的膜层厚度均匀;否则,需要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调整。
二、注意事项
(一)测量精度
在测量反射率曲线时,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以获得准确的数据。测量设备的精度直接影响后续计算和调整的准确性。
(二)软件模拟
使用专业的膜系设计软件进行模拟时,输入准确的参数,确保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软件模拟是调整膜层厚度比的重要依据,参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三)调整幅度
在调整靶材挡条长度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精确调整,避免调整幅度过大导致新的厚度不均匀。调整幅度应根据实际差异量进行合理控制。
(四)重复验证
调整后需多次验证,确保膜层厚度均匀性达到要求,避免因局部调整导致整体不均匀。多次验证可以确保调整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
通过基于反射率曲线的膜层厚度比调整方法,可以精确调整膜层厚度比,优化薄膜的光学性能和均匀性。这一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薄膜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大家在实际生产中优化薄膜性能。
|
[Top] |
|
论坛版规: |